宁都会议的影响(黎平会议的意义和作用)
1、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,是在错误方针引导下进行的,也是离开中央苏区以后最激烈的一仗。红军在此战役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。红三军团三个师共伤亡4000多人,其中红四师参谋长杜中美,红五师参谋长胡震,红十团团长沈述清,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在战斗中英勇牺牲。红十五团团长影响,政治委员和红十四团政治委员均负重伤。
2、红十八团掩护红八军团渡江,这是掩护大部队过江的最后的后卫部队,被桂军包围在湘江以东。与数十倍与己的敌人战至弹尽粮绝,大部壮烈牺牲。红五军团共两个师,他们在长征中一直担任后卫,掩护全军转移。他们打得太艰苦了,做出了极大的牺牲。
3、在过湘江时,红三十四师为了掩护全军,在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,政委程翠林作用,政治部主任蔡中都壮烈牺牲。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,自己绞断受伤的肠子壮烈牺牲。红一军团共3个师,过湘江时减员也很大,如一师三团长征开始时是2700人。只有不足1500人了。
4、红八军团是在长征前夕组建的,两个师共9000多人,军团部机关和各级指挥机构都缺干部,部队骨干少。新兵不习惯艰苦的战斗生活,缺乏战斗经验,在过湘江时,不少人掉队。
5、很多人牺牲。渡过湘江后,全军团只剩下1000多人,被迫取消建制,将这1000多人分别编入其他军团。红九军团共两个师。
宁都会议的影响(黎平会议的意义和作用)
1、红九军团担负断后任务,与红五军团交替掩护主力前进,也遭到重大损失。湘江战役的惨败,引起了广大指战员的不满和深思。
2、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,没有什么比失败更能让人觉悟了。人们开始苦苦地思索着,为什么在博古,李德来苏区之前,红军在毛爷爷指挥下,能以三四万的兵力,粉碎敌人一。
3、三次‘围剿’,还扩大苏区,发展了红军。朱德指挥的第四次反‘围剿’,按照毛爷爷的军事思想作战,也取得了胜利。
4、在第五次反‘围剿’时,中央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,中央苏区更加扩大和巩固了。李德的指挥下,红军苦战一年,不仅没有粉碎敌人的‘围剿’,反而红军越战越少,根据地越来越小,最后来了个大搬家,不得不撤出整个中央苏区。
5、为什么渡过湘江又遭此惨败呢会议,这样打下去,结果会怎样呢,刘伯承在回忆录中明确谈到了这种情况,‘广大干部眼看第五次反’围剿‘以来。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,与反第四次’围剿‘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,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爷爷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,贯彻实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,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。随着我军的失利。